2025-07-31 03:41:01 0次浏览
价 格:面议
规划审批模型
用于向政府部门展示项目与城市规划的适配性(如容积率、建筑密度、退距等),设计侧重数据准确性和空间逻辑清晰性,弱化装饰性,突出建筑与周边道路、市政设施的关系。
例:新区产业园规划模型需明确标注建筑高度、绿地率、消防通道宽度等关键数据。
概念设计模型
用于设计初期的方案推敲,多为抽象或简化表达,侧重空间关系探索,不追求细节还原。材质较灵活(如卡纸、泡沫、铁丝),可快速修改。
例:设计师用泡沫块搭建的建筑形态模型,用于测试楼栋布局对采光的影响。
房地产模型设计需兼顾 “准确性” 与 “表现力”,流程可分为 6 个核心步骤:
1. 前期资料收集
基础数据:项目 CAD 施工图(建筑、结构、景观)、总平图、效果图、地形地貌数据(如坡度、水系分布);
需求明确:模型用途(营销 / 审批 / 设计)、展示重点(如户型采光 / 商业动线)、摆放场地尺寸(避免模型过大无法展示)。
2. 比例与尺寸规划
根据项目规模和展示需求确定比例(如 10 万㎡社区用 1:200,单栋别墅用 1:50);
计算模型实际尺寸:例如 100 米长的建筑,按 1:200 比例,模型长度为 50 厘米。
3. 结构与分区设计
划分核心模块:建筑主体(楼栋、户型)、景观配套(园林、泳池、绿地)、交通系统(道路、车库出入口)、市政设施(高压线、变电站等需规避的要素);
明确空间层级:通过高度差(如建筑高于景观)、材质区分(如道路用灰色,绿地用绿色)强化视觉主次。
4. 材质与色彩方案
物理模型材质选择(需模拟真实质感):
建筑主体:亚克力板(透明 / 半透明,模拟玻璃幕墙)、ABS 板(强度高,适合切割造型)、木材(自然纹理,适合低密度住宅);
景观绿化:草皮纸(均匀草地)、海绵 / 苔藓粉(起伏地形)、仿真树叶(乔木);
水面 / 道路:蓝色有机玻璃(镜面效果模拟水面)、灰色 PVC 板(模拟沥青路面);
细节装饰:透明胶片(窗户)、金属线(栏杆)、预制成品(人物、车辆、路灯)。
色彩逻辑:贴近真实项目(如米白外墙 + 深灰屋顶),同时通过对比度突出重点(如用亮色标注在售楼栋)。
5. 制作与组装
物理模型:通过激光切割(板材成型)、3D 打印(复杂构件如雕花阳台)、手工粘贴(模块组合)完成;
数字模型:用设计软件搭建框架→细化材质与纹理→添加灯光与环境(如 Lumion 渲染自然光效果)→输出静态图或动态演示视频。
6. 细节优化
物理模型:加装 LED 灯光(模拟室内采光、夜景效果)、添加标识牌(标注楼栋号、户型面积);
数字模型:嵌入交互功能(如点击楼栋显示户型图)、关联实时数据(如通过 BIM 模型展示能耗指标)。
城市规划模型的分类(按尺度与内容)
城市规划模型的核心是 “匹配规划层级”,不同尺度的模型聚焦不同问题:
规划层级 模型类型 核心内容 尺度范围 典型应用场景
宏观(市域 / 县域) 城市总体规划模型 城市整体空间结构(如 “一主三副” 格局)、生态保护红线、重大交通干线(高铁、高速)、产业园区分布等。 1:10000~1:50000 政府决策会议(如确定城市发展方向)
中观(片区 / 组团) 控制性详细规划模型 片区功能分区(居住 / 商业 / 工业)、路网密度、地块容积率、公共服务设施(学校、医院)布局等。 1:2000~1:10000 片区开发论证(如新区起步区规划)
微观(街区 / 地块) 修建性详细规划模型 具体地块的建筑布局、绿地率、日照间距、出入口位置、地下空间利用(如停车场、管廊)等。 1:500~1:2000 项目落地审批(如居住区规划方案评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