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31 04:45:01 0次浏览
价 格:面议
按比例分类
比例是模型设计的核心参数,需根据项目规模和展示需求确定:
大型社区 / 区域规划:1:500 - 1:2000(侧重整体布局,忽略细节);
中小型住宅 / 商业单体:1:100 - 1:300(平衡整体与局部,可呈现建筑形态和园林布局);
户型 / 室内模型:1:20 - 1:50(突出空间细节,如家具尺寸、门窗位置)。
常用材料与工具
方案概念模型的材料选择以 “低成本、易加工、能传递概念” 为原则,常见组合如下:
材料类型 特点与适用场景 示例
基础结构材料 支撑模型主体,易切割塑形 泡沫板(轻量、易雕刻)、卡纸(色彩丰富、适合分层)、木板(质感自然,适合大地色系概念)
线条与连接材料 表现结构框架、流线或边界 铁丝(灵活弯曲,模拟曲线)、竹签(直线条,表现框架)、棉线(透明感,表现虚拟边界)
肌理与质感材料 传递表面特性或氛围(如粗糙、轻盈) 麻布(自然肌理,适合乡村项目)、锡纸(金属感,适合现代工业风)、海绵(柔软感,模拟绿地)
透明 / 半透明材料 表现光线穿透、空间叠加或开放性 亚克力板(硬质透明,模拟玻璃)、纱纸(朦胧感,表现光影效果)
常用工具:美工刀、剪刀、热熔胶枪、激光切割机(切割复杂形状)、3D 打印机(快速制作异形构件)。
城市规划模型的核心功能
空间关系可视化
将文字、图纸、数据中隐含的空间逻辑(如 “职住平衡”“产城融合”)转化为可触摸、可观察的实体,帮助理解各要素(如居住区、商业区、公园)的位置与关联。
例:通过模型直观看到 “高铁站与周边商务区的距离是否合理”“城市主干道是否割裂了居住区与学校”。
方案推演与优化
作为规划方案的 “测试场”,通过调整模型要素(如拓宽道路、增加绿地),模拟不同规划策略的效果,发现潜在问题。
例:在模型中移动工业区位置,测试其对城市下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;调整公交站点分布,评估对居民出行效率的提升。
多方沟通与共识构建
打破专业壁垒,让政府、设计师、公众、企业等不同主体基于同一 “空间载体” 讨论规划,减少理解偏差。
例:在旧改项目中,用模型向居民展示 “拆迁范围与新建安置房的位置关系”,比图纸更易获得认同。
城市发展预测
结合人口增长、经济数据等,通过动态模型模拟未来数年(甚至数十年)的城市形态变化(如新区扩张、交通网络延伸)。
工程案例方面:临沂市总体规划,蚌埠市总体规划,徐州经济开区总体规划,徐州龙华寺、徐州云龙山景区规划、徐州汉文化景区、国信地产、中铁未来城等大型政府及房产沙盘模型制作项目。
制作工艺方面:与国际模型行业专业标准接轨,加工精细,品质上乘。公司派专人监督建筑模型产品质量,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制作流程的每道工艺,严把质量关,不放过一丝一豪的细微之处。